英國|藝術基金會實習帶給我的三樣禮物:藝術是日常、體驗多元文化、冒險無關年齡

2017 年夏天,幸運地展開了為期五十天的英國實習,說長不長,但已足以讓我深深愛上英國。想透過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徜徉在藝術與文化的日子裡發生的小故事和滿滿的收穫,希望大家讀了之後能得到一些啟發,也歡迎一起交流交流唷~

因為參加了成大創產所教授與英國 Charnwood Arts 合作的暑期實習計畫。才有了如夢般的六週。Charnwood Arts 位在英國查恩伍德區萊斯特郡的拉夫堡鎮(Loughborough),以多樣的藝術形式舉辦長期的社區藝術計畫、表演、節慶活動、出版品和影像製作。在當地扮演激勵和支持當地文化發展的重要角色,通過「創意」將不同文化和社區串連,也因此產生了與我們的連結。真的很感謝創辦人 Kevin 給了我們這個機會,也在實習期間為我們的英國生活帶來許多驚喜和啟發!

拉夫堡鎮 City Hall / 圖片來源:Hsuan

1. 藝術是日常,我們都是藝術家

Free Art Friday

Free Art Friday 是我最喜歡的活動之一,大家一起動手創作,做出來一個個小小的藝術品,將他們分裝在袋子裡再貼到小鎮公園裡的角落,看到的居民就可以把藝術品帶回家。還記得那時我的一個夥伴做了一朵被大家笑了很久的向日葵,沒想到那朵向日葵被公園裡的小朋友撿到,小朋友甚至開心的在 FB 上面分享他的喜悅。一個小小的舉動帶來的是滿滿的笑容,創作的時候治癒自己,分享的時候為別人帶來歡樂,好想也在台灣發起這樣的小活動。

Free Art Friday/ 圖片來源:Hsuan

塗鴉為街景帶來生命力

因為 Kevin 的緣故,我們有機會認識一位塗鴉藝術家 Pual,他是一位躁鬱症患者,但這不影響他的創作天份,反而成為他靈感的泉源。我們和 Kevin 一起訪談Pual 的創作歷程也參觀了他的藝術拍賣展覽。記得 Pual 跟我們分享過去他在英國塗鴉遇到的困境,其實塗鴉環境跟台灣一樣,在公共空間和私人土地上任意塗鴉都是違法的,但 Pual 與他的朋友們成立了一個塗鴉藝術組織,專門與店家和地主合作,經過他們的同意為他們創作。

其實這樣的例子在英國有很多,下次看到一間餐廳外牆上有有趣的塗鴉,有可能是厲害的塗鴉藝術家與餐廳的合作唷!如果有機會去倫敦,也別忘了去 Brick Lane 和 Leake Street Tunnel 看看那裡的塗鴉,會發現這些街道因為塗鴉而活了起來!

Brick Lane 塗鴉/圖片來源:Vivian

愛丁堡藝穗節,藝術沒有門檻

實習期間幸運的遇到了愛丁堡藝穗節 (Edinburgh Fringe),藝穗節不同於國際藝術節,藝穗節沒有審查制度,只要想表演就可以報名參加。在藝穗節期間,整個愛丁堡從劇院、電影院、餐廳、酒吧到街頭,大家都會配合藝穗節空出空間作為表演舞台。所以整個城市都是舞台,也因為城市的向心力才能讓藝穗節迅速發展,很快的藝穗節的多元和包容性吸引了全世界藝術家和觀眾朝聖。所以在愛丁堡藝穗節看的是來自世界各地的表演團體,我們看了來自法國的 TUTU、來自荷蘭的 Slapstick WereldBand、來自美國拉斯維加斯的表演 🤫,以及大大小小自由付費的演出,很期待哪一天台灣也能有整個城市總動員的藝術節誕生,讓大家感受來自全世界的藝術。

愛丁堡藝穗節街景/ 圖片來源:Hsuan

藝穗節期間愛丁堡的住宿費很貴、前往愛丁堡的火車票很貴、藝穗節付費表演的票也很貴,但是很慶幸我們不顧一切出發了,一行人搭著夜車前往愛丁堡,早晨一到愛丁堡就直接開始看表演。雖然累但忘不了那自由歡樂氛圍,和一場場精彩的表演。也忘不了我們為了省住宿費睡在 Calton Hill 的那一夜,清晨的愛丁堡仍然烙印在我的腦海裡。

我們和 Calton Hill 的清晨/圖片來源:Vivian

在英國的每一天我們都被藝術包圍著,走在路上會看到街上的塗鴉藝術、轉角的小店可能正在展示著誰的畫作、酒吧二樓是講座分享會的場地、週末市集拍賣著藝術品,我相信不論在英國和台灣其實藝術無所不在,前提是我們有一雙能夠辨識藝術的眼睛和懂的感受藝術的心,而這點英國真的走在很前面。

2. 盡情享受不一樣的文化

MELA 海外演出處女秀

MELA 是拉夫堡地區型的亞洲文化藝術節,雖說是亞洲但因為當地的南亞人居多,所以是以印度和孟加拉文化為主的活動。原以為我們只是協助基金會擺設攤位,舉辦小朋友的工作坊,沒想到會成為活動的表演團隊之一。為了這場表演,Kevin 找來表演藝術專家教導我們如何樂在表演當中。我記得最後的主題我們定為 The Journey,是一場結合戲劇、舞蹈還有搞笑的表演,最可貴的是這場表演是大家的集體創作。不知道我們是不是及格的表演者,但我們的表演獲得了大家的關注和熱絡的掌聲。即使觀眾跟我們的背景截然不同,可能會看不懂我們某些橋段的演出(例如台灣的摩托車跟自拍文化都被我們放進表演當中)但看不懂又如何呢?至少那一刻,台上台下都笑得很開心!

MELA 海外演出處女秀 /圖片來源:Kevin

Leeds 西印度洋嘉年華的味道

某個星期一,我們跟著 Kevin 來到離拉夫堡約三小時火車車程的城市—利茲(Leeds)。參加利茲一年一度的西印度洋嘉年華(West Indian Carnival) ,他是嘉年華的攝影師,而我們純粹是來嘉年華嗨的!整個嘉年華圍繞著加勒比海的風格,從販售的商品到小吃美食,都是在台灣比較難接觸到的加勒比海文化。最讓我驚訝的是那一攤攤看似在賣手卷菸草的攤販,實質上是就在賣大麻。這場嘉年華有遊行還有舞池,看完嘉年華我們就擠到舞台最前面跳起舞,大家都很自在很融入的跳著舞。整個舞池瀰漫著一股味道,不過我們絕對是天然嗨😌😌

West Indian Carnival / 圖片來源:Hsuan

從節慶、嘉年華、大大小小的活動到所有我們去過的博物館、美術館、藝廊,很多時候我們在英國享受的其實不是英國的傳統文化,而是融合了英國過去的殖民文化和現在的移工文化。身在其中的我覺得這些移民工能夠在英國築起自己的社群和生活,在異鄉或者這個新的家鄉找到自己的文化歸屬感是很好的現象。也就是這樣的契機讓我回台灣以後決定研究在台灣的東南亞移工以及他們所帶來的多元文化。

3. 年齡不是問題,心境才是

博物館裡駝著背的爺爺

這張照片是在 V&A 博物館裡拍的,那時候看到這個爺爺駝著背,走路還晃啊晃的,但他依舊很認真的欣賞著每一個展品,當下眼淚都要流出來了。很敬佩爺爺活到老學到老的心,也希望等我哪一天走不動了也還能像爺爺一樣保有好奇的靈魂。

V&A 看展的爺爺/圖片來源:Hsuan

青年旅館獨自旅行的奶奶

在牛津旅行時,我們住在一間青年旅館,青旅裡有一個奶奶邊詢問旅館員工問題。奶奶拿著熱咖啡的手一直抖,再加上那滿頭的白髮,看得出來奶奶年紀很大了。好奇心氾濫的我開始偷聽他們對話,才知道奶奶已經八十幾歲,一個人來牛津旅行。雖然不曉得背後的故事是什麼,為什麼奶奶一個人來旅行。但眼眶再度泛淚,住過這麼多青旅,從沒有遇過這個年紀的背包客,所以對奶奶印象深刻。如果八十歲的老奶奶都可以一個人旅行,那我們一定也可以的。

懸崖邊的老夫老妻

最後一個小故事,是在峰區國家公園(The Peak) 發生的。雖然稱為峰區但其實是由許多小丘陵組成的,跟台灣的山區比真的就是小丘陵等級。我們那時候去峰區裡一個叫做 Curbar Edge 的景點(傲慢與偏見的一個懸崖場景)在懸崖邊看到一對老夫妻,他們坐在懸崖邊野餐,欣賞著丘陵美景,享受著陽光灑落的午後。整個畫面充滿著愛,是隨著歲月的累積的愛。

Curbar Edge 的老夫老妻/圖片來源:Hsuan

在英國的生活的日子裡,看到非常多比我們幾個年輕人還 active 的老人家,看到他們勇於嘗試、不斷學習、懂得享受生活,也看到他們熱愛大自然,健健康康的過著每一天,深深的體悟到「年紀真的不是問題,心境才是」的道理,希望讀到這的你也能不要被年齡限制住,想做什麼就勇敢去做吧!

When you give, you receive.

“When you give, you receive." 這是 Kevin 跟我們說過的,也是我非常難忘的一段話。他說時間很寶貴,因此他所能做的事情就是付出他的時間去執行這些計畫、花時間去陪伴大家,就像在實習的日子裡不論再忙碌他還是花了很多時間陪伴我們。人在付出的過程中其實同時會有收穫,當兩個人聚在一起就能有很多新的啟發和靈感,而這些靈感能夠讓完全不一樣的人產生連結,也能夠帶給彼此人生的禮物,這是 Kevin 的信念,我覺得這也是 Charnwood Arts 一直在做的事。

和 Kevin 的合照/圖片來源:Hsuan

發表留言

由 WordPress.com 建置的網站.

向上 ↑

使用 WordPress.com 設計專業網站
立即開始使用